中国园林网2月22日消息:在今年郑州市的“两会”上,一些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府部门在规划建设中应优先考虑市民休闲需求,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单位考虑对外开放绿地,同时向上开发“空中花园”、向外开辟“开心农场”。
一到周末,经三路东风路附近的东风渠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不少附近居民在东风渠两岸的滨河绿地散步聊天,这里是周边市民周末首选的休闲之处。像这样的休闲之处,郑州市区内并不多。虽然郑州的绿地面积逐年增加,但老百姓依然很难感受到身边新增的绿意。
郑州市园林局办公室赵永根说,2010年,郑州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到1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则是31.3%,这和《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规定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35%相差并不大。市民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为目前市区三环内的土地利用已达饱和状态,每年新增的绿地多在三环、四环之外。
市人大代表、市政工程管理处主任刁树理说,在郑州建成区土地利用已达饱和的情况下,要想让郑州成为真正的绿城,应该多想一些门路。目前郑州很多大型机关单位内部的绿化搞得不错。可通过政府出钱、园林部门进行规划,让这些绿地也能让群众休闲。同时,政府部门在规划建设时要考虑到群众的休闲需求,要给房地产商下达绿地指标。特别是城中村改造,也要给市民留一块绿地。另外,一些生产性的企业可以迁到三环、四环以外,原址可以规划成绿地。
空中也能有绿地和花园?这在南阳路黄河路附近的郑纺机家属院已成为现实。市人大代表杨红梅介绍,由于郑纺机家属院是老旧小区,花园绿地比较少,很多居民想放松一下也找不到好地方。于是,他们就组织了小区居民在屋顶搞绿化,一到春暖花开时候,屋顶姹紫嫣红、空气清新,成了很多小区居民晨练、休闲的好去处。
市人大代表王桂堂在“两会”上提了一个《关于集约化推进郑州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他说,在城郊发展观光农业,不仅可带动当地农民收入,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好去处。但目前基本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现有的一些基地和园区呈自由分散的点状分布,远未形成规模。政府部门应将其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在城区和城区周边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休闲、体验、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家乐”、“文化游”等特色都市农业风景游览线,市民生活将会大大丰富。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