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9日消息:继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郑州大学站绿化迁移后,7日晚上人民路站因为也需要封闭施工开始绿化迁移。而与原来的方案相比,需迁移的数量从83棵减为37棵,可谓大幅下降。
移植法桐,抹头最难
虽然没有移植雪松费事,但移植法桐也需要抹头、起挖、吊装、运输、栽植5个步骤,加之人民路环境复杂,移植一棵法桐耗费了近6个小时之久。
7日夜10时许,人民路丹尼斯一段开来了一辆吊车、一辆卡车还有十几名金水绿化队的工人。今天夜里,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西侧大约50米处的两棵法桐开始移植,靠西的一棵将被抹头,靠东的一棵将会被移栽到人民路金水河桥路南。
工人将人民路北侧的机动车道进行部分封闭,调整了吊车的位置后,便开始施工。记者注意到,法桐的位置比较特殊,位于机动车道隔离栏与路边大楼之间,一些树枝已经伸到了大楼的窗户边。一道线缆从其枝干之间穿过,两枝在线缆南,两枝在线缆北。靠南的枝干再向南为公交电车的电缆。几名绿化工都告诉记者:“估计会比较费工夫,不能把人家玻璃和电线挂坏啊。”
10时30分许,一名绿化工用一条巴掌宽的布带将自己吊在起重机的吊钩上,驾驶员操纵吊臂将他吊至线缆北侧枝干大约15米的高处,他用绳子将吊钩和枝干绑在一起,然后顺另外一条绳子滑到地面。另一名绿化工爬上枝干的分叉处,四个枝杈形成的空间可以让他稳稳地站住进行施工。他先将枝干底部绑上绳子,然后将手中的电锯朝线缆北侧的枝干锯去。
“锯树干并不是锯断那么简单,也是有操作规范的。”金水区绿化队护林员尚涛介绍说,“要锯两个相对的锯口,一上一下,相距10厘米,重叠两至三厘米,然后通过吊车的力量将树枝掰断。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树枝立刻断裂,出现剧烈的甩动,伤及工作人员和附近的物体。”
果然绿化工按照操作规范锯开了枝干,然后闪到一米外的另一个枝干处。吊车司机操纵吊臂微微一晃,就听“咔嚓”一声,枝干被完全掰断。地面的绿化工通过事先绑在底部的绳子,牵引着枝干不让其摆动,吊车吊着枝干的顶部,慢慢绕过线缆,缓缓地将树枝放在地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仅抹去第一个枝干就花费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直到12时,3个枝干才全部抹完,工人们又对其进行分解,然后装车运走。
新家在人民路西段
临近凌晨1时,已经被抹头的法桐开始起挖,3名工人围着树根开始刨坑,为了保证移植后成活,保留的树根必须达到高1.5米、宽1.8至2米的标准。相对于抹头来讲,起挖要顺利许多,没有遇到管线,倒是挖出来许多石头瓦块。约1个小时后,树坑挖好,工人们将底部的根进行了部分截断,在起重机的吊动下,这棵法桐缓缓被吊上卡车,运往人民路金水河桥处。
在这里,早已挖好的树穴在静静地等待着新“主人”的到来。法桐运到后,再次用吊车将其吊入树穴,绿化工在法桐根部施用了生根粉,然后进行封土和浇水,同时对抹头时的横断面进行了抹漆处理,防止水分蒸发和干裂。8日凌晨3时许,人民路迁移的第一棵法桐终于安了新家。
据了解,人民路的法桐有200多棵,大都是在上世纪50年代栽植的,在郑州现在的50年以上树龄的法桐中,人民路是长势最好的路段之一。郑州市绿化工程处负责人表示:37棵法桐除了用于道路补植,剩余的将被移植到大河苗圃,待将来地铁施工完毕,如果条件允许,迁移的位置上会都被重新补植。
少移46棵要感谢媒体和市民
法桐是郑州能获得“绿城”称号的最大功臣,地铁施工需要迁移法桐的消息一传出,郑州市民就自发地通过新闻媒体展开了保护行动。
最早,人民路地铁站施工方给出了伐除83棵法桐的方案,遭到了市民的一致反对,不少市民通过新闻媒体表达了自己保护法桐的观点,并建议有关部门学习其他城市建设地铁的经验,尽量少动城市绿化。此后,园林部门先是否定了伐除方案,变伐除为迁移,进而和地铁建设单位多次沟通,多次到现场勘验,最终使迁移方案得到优化。
与此同时,园林部门还公布了移植工作的具体步骤:1.按照程序审批公示;2.对每一株要移植的大树进行编号,落实移植措施和地点;3.对需移植的树木去枝、起挖、包装、吊运,在移植过程中根据需要,采取对树穴根部施生根粉,对树木叶面喷洒抗蒸剂,为树干打支撑,为树冠搭遮阳网,定时喷水、喷药等措施;4.将树木移植到市区公园、广场、游园内,或者移植到苗圃集中养护,待需要时移出。
在迁移现场,郑州市绿化工程处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新闻媒体和广大市民的监督下,人民路的法桐由当初建设方提出的需要移植83棵,优化到了37棵,保护了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果,这一点要感谢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
据介绍,由于地铁施工方的多次催促,加上天气逐渐变冷,人民路的37棵法桐的移植工作将陆续展开。由于迁移工作受施工条件、天气情况影响较大,目前还无法确定这项工作何时能够完成。
推荐阅读: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