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7日消息:3天的“五一”小长假,崔继梅在郑州陈寨花卉市场的摊位上,卖出两万多盆凤仙花,这些花都是她自己种植的。
“去年,卖花人开始培育自己的苗圃,试图让花卉在郑州‘生根’。”崔继梅说。
位于郑州西郊的水岸花木城也表示,要建设1500亩的花卉种植基地。随着市场上花卉需求量的逐渐增长,郑州正在图谋从一个花卉集散地转变成花卉生产地。
▲▲10亿元市场蛋糕
“欧洲人均年消费鲜花60~90美元,中国人仅有0.5美元,这0.5美元还以南方的花卉消费为主,因此,北方城市的鲜花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河南省花卉协会副秘书长张兆铭说。
他介绍,陈寨花卉市场的年营业额6.7亿元,但这只占郑州市场的60%,郑州市每年的鲜花销量在10亿元以上。
“根据这几年的统计,郑州市鲜花的销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陈寨花卉市场副总经理白占方说。
白占方举例说,以陈寨花卉市场的盆栽花为例,市场刚成立时,单位团体、政府机关来买花的占80%以上。现在,个人来买花的已经占50%左右,消费者购买新房,装修后都要用花卉来除去异味,家里摆上鲜花也成了时尚。店面开业、红白喜事等都开始用鲜花,而不用假花了,花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河南的花卉产业目前正面临着绝佳的发展机遇。”张兆铭说。
▲▲四个市场抢生意
市场在扩大,分食蛋糕者也越来越多。
目前,郑州除了陈寨花卉市场外,还有三个规模较大的花卉市场:北郊陈寨艺美花卉市场、火车站附近的金林鲜切花市场、西郊的水岸花木城。
陈寨花卉市场1998年开业时面积仅有1.8万平方米,2003年北迁后,扩大为6万多平方米,是中西部地区面积最大的一个花卉市场。
陈寨艺美花卉市场今年年初开业,就在陈寨花卉市场的原址上。“虽然摊位费便宜,但生意不如陈寨花卉市场好。”该市场一位新进入花卉行业的商户说。
位于火车站附近的金林鲜切花市场,面积只有几千平方米,该市场主打鲜切花,因紧临火车站,吸引很多外地客户,在鲜切花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位于西郊的水岸花木城,由于位置相对偏僻,进入的商户不多,目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
“郑州市花卉产业的盘子也在变大,如果竞争者能错位经营,突出各自特色,也会共同做大市场。”张兆铭说。
▲▲鲜花“扎根”省会
陈寨花卉市场成立之初的定位是“南花北调、东花西进”基地。当时,市场内90%以上的花卉都来自昆明。
“郑州没有成规模的花卉种植基地,我们被称作‘搬运工’。”白占方说,昆明、广州都有上万亩的花卉种植基地。
业内人士称,市场要做大必须依赖花卉种植,有了充足的货源,才能不受制约。
有栽培种植基地的商户在陈寨花卉市场越来越多。商户张建华说:“我种有玫瑰花、非洲菊等,这些花在价格上就有优势。”
崔继梅在荥阳的苗圃基地,每年也能种40多万盆的凤仙花,还能供给周边城市。
“花商陆续从外省请来技术人员或者自己培养技术人员,摸索着发展花卉种植。”白占方说,“郑州目前种植的蝴蝶兰总共有几万亩,大概有60万株,不需要到外地进货,而且还能给北京、广州等地供货。”
而水岸花木城宣称要“建设1500亩的花卉种植基地”,要产销两条腿走路。
虽然鲜花种植逐渐热了起来,但是张兆铭提醒,花卉栽培基地要因地制宜,瞄准市场,避免低水平重复,培育拳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