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如手握将要成材的树木心花怒放。
每天雇用40余人突击趁墒栽植。
起早贪黑植树忙。
夫妻俩看着辛勤栽植的刺槐长势良好,打心眼里高兴。
今年再栽4万棵,20年后就是100万。
刘永如同孩子们一起在山坡上挖穴植树。
去年栽植的刺槐大都成活了。
刘永如今年45岁。2003年,他承包了原上村高扬组退耕还林地285亩,投资3.7万元栽植刺槐。从那一年,他和全家6口人的心就全放在这些林地上。目前,刺槐林长势良好,大的已有胳膊粗细。尝到种树甜头,去年,他又承包了九峪、桑峪、下峪等四个村荒山480亩。从此,他把“家”搬到了山上。
石山凿穴十分艰难,从2007年10月起,刘永如雇用村民40多人上山挖穴,栽植刺槐等优质苗木,直到大雪封山。今年“双节”期间,他带领家人和亲戚走上山坡,挥汗如雨,抢时栽植。
荒山缺水,他每天要到十几里外的河沟里拉车装水,然后,再肩挑手提,一桶桶运往山上。
“让荒山披绿,乡政府帮了俺大忙。”刘永如感激地说,自从承包了荒山,乡政府制定了护林公约,让林业办的同志在荒山上安装了护林牌,并主动联系购买优质苗木,为每个种林大户补助1000元,选派林业技术员进行荒山绿化技术指导。
据了解,去年刘永如投资1.4万元,栽植刺槐等优质苗木4万余株。尽管天旱缺水,但苗木成活率达75%以上。今年春上,他决心再栽植刺槐等优质苗木4万株,实现荒山着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