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7日消息: 现在正是火龙果收获的季节,商丘市未来农庄600亩的大棚里,形状各异的火龙果吸引来不少客户和游人。据农庄董事长吴振海介绍,今年每亩火龙果的效益有3万多元,是种植普通小麦的30倍。
近几年来,商丘市致力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和谐自然、和谐人居环境,在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同时,也开始显现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改善商丘生态
“我们决不能为了一时的发展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商丘市委书记刘满仓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实践证明,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决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条路走对了。”
梁园区刘口乡地处黄河故道,西刘村党支部书记刘仲华对生态的改善感触很深。他介绍说,“过去,我们这里自然环境特别恶劣,粮食产量低。百十口人的自然村就曾出现20多个光棍汉,附近的女孩还说‘宁往外嫁百里,不往故道挪一砖’。”
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造林防沙,翻地压碱,这里成为闻名中外的“水秀鱼肥林果香”的“大园林”。商丘成了著名的“泡桐之乡”,每到春天,几亿株泡桐树盛开着粉紫色的花朵,还有40多万亩的桃花、梨花、杏花及其他花卉相互点缀,构成花的海洋。
生态农业带来滚滚财源
几年来,商丘市充分利用项目资金、世行贷款、民间资本,坚持加大生态农业投入,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界人士采取承包、租赁、股份等多种形式造林。政府先后出资购买树苗500多万株免费发放给群众栽植,并足额补贴退耕还林的农民。
目前,商丘市实现经济林与防护林交错丛生,“农田林网化、沟河路渠林带化、城乡绿化一体化”。在河南省率先实现高级平原绿化,被国家命名为平原绿化先进单位。
生态农业的发展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介绍,全市目前发展大中小木材加工企业2100多家,林果贮运、木材加工专业村200多个,大户经营联合体5000多个,形成四大林木加工龙头,四大林果产业基地,林业增加值占全市农民年均纯收入的25.6%。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变,促进了粮棉牧渔全面发展,今年全市夏粮产量占全省八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