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园林绿化工地和已建成道路红线范围内60%的绿化带都已基本消除黄土裸露。”赵继光说。
咋治理尘土看这里
有些规划中的绿地已经虚位以待,只等绿化植物“入驻”了。
可对郑州来说,10月底才进入绿化季,绿化存活率才有保证。
但绿化能等,裸露的黄土却忍不住要飞扬了。
小草接替防尘网
在陇海路高架桥下,道路施工已经接近尾声,道路中线的绿化带,黑色的防尘网上,钻出一抹抹青翠。
按说,陇海路施工还没结束,绿化工程并没启动,可前阵子,施工方和园林部门想出了个新办法:先往规划中的绿化带撒草籽,再盖上防尘网。现在,小草露头,防尘网就能“功成身退”了。
绿草如茵,经常浇水,固土防尘、美化道路的效果不亚于黑乎乎的防尘网。
微灌喷雾“上岗”
在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和瑞达路交叉口的瑞园,红花绿树“沉浸”在蒙蒙烟雨中。
“过去浇花喷水,现在喷水雾,看着还挺美的。”路过此处的市民说。这是郑州市园林绿化引用的新技术——微灌喷雾系统。管网埋在地下,小巧的喷嘴露出地面,水经空气泵组加压后,以水雾状喷涌而出。
“试行这段时间,感觉绿色植物明显比其他绿化带干净,景观效果也不错。”郑州市高新区市政公司市政环卫科科长张愈铮说。
据赵继光介绍,经过高新区的试点,微灌喷雾将陆续在郑州市区“上岗”。河医立交桥下转盘处已经调试到位,中原路市委门口、中原路大学路口、嵩山北路、紫荆山游园等地也将采用该办法。
给绿化带的土“瘦身”
绿化带的土“漫过”侧石,这是黄土裸露督查中的重点清查对象。
嵩山南路和大学南路都被查出了这一问题。没及时清理的绿化带,土越“长”越高,高出侧石四五厘米。
给土“瘦身”,得标准化作业,避免扬尘。一旁铺上彩条布,直接接土,削减黄土时,灰不落地。
挡土墙将修葺上场
生态廊道里,地势高低起伏,绿色植物分布得错落有致。可绿化地形有坡度,也就有了“水土流失”的可能。
郑州市园林局督查中发现,生态廊道的有些区域,硬化地面低于种植土,浇水过程中,泥水容易流落。
为此,挡土墙将修葺上场。据介绍,根据地形坡度不同,挡土墙从几厘米到二十来厘米高度不一,类似于“增高版”的花坛围挡,将统一标准,用砖或者石头垒。
“南三环生态廊道的二七区段将大面积启用挡土墙。”赵继光说。
推荐阅读: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