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环境功能区划,发挥后发优势。产业承接必须符合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严禁生产能力落后和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转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对承接项目核准或备案管理,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三同时”制度,做好水资源论证、节能减排评估审查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测。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合理安排项目,以期达到生态环境、循环利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四驱联动发展。
二是继续简政放权为经济发展护航。及时收集国家产业和项目指导名录,提前向招商部门和项目单位介绍项目准入信息。对落户的企业要提前介入指导,环保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帮助项目完善资料,避免损失。环评审批简政放权,建立负面清单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要便民高效、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扶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落实治污资金,争取环保项目,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完成企业各项行政许可,尽可能降低有关收费金额。
三是强化全过程污染防控,提升环境容量。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根据产业园区特色设计建设环保设施,加强产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督促建设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实现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以最小的生态容量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集约、高效、循环发展。
四是用好新环保法这把“利剑”。始终做到利剑高悬,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严管理,把承接产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作为监督执法的重点,用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衡量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实现全过程监管,不能只管污染较重的工业、农业而忽视第三产业,要将环境监管领域拓展到承接中的所有产业、行业。
(刘继标,1963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大学学历,在职文学硕士,中共党员。1985年参加工作,曾任河南省鹤壁市交通局长、党委书记,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河南省驻马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河南省周口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口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现任周口市委副书记、市长。)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