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理念激活力 工程带动大发展
绿色郑州的绿色理念伴随着森林城市的创建同步升华——从追求造林速度“短跑”到追求造林质量“长跑”之后,郑州已然行进到了重点提升生态功能的“跨栏”进程中。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郑州市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加深对现代林业的认识,探索了一些新思路、新观念,进而有效指导了郑州的林业建设,促进了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用园林的理念发展林业,提升林业发展质量。转变过去大呼隆、粗放式造林方式,树立建园造景的理念,造一片林就形成一处景观、一座公园;运用园林精细化管理模式管理林业,提高造林管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果。
——用产业的理念发展林业,转变林业发展方式,进而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确保林农得到更多的实惠。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林业,发挥林业的生态文化功能,让人们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用大生态的理念发展林业,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
自2003年以来,郑州创新投入机制、造林机制、管护机制和补偿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全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1年来,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累计投入约168亿元,实施了生态廊道、林业生态乡村、城市绿岛、都市森林公园体系、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为郑州绿色崛起增加了新的“引擎”。
在生态廊道绿化工程中,郑州按照“公交进港湾,辅道在两边,骑行走中间,休闲在林间”的建设理念,高标准建设了2083公里的乔灌花、四季青、多景观、多功能的生态廊道,绿化面积达1.28亿平方米。
在林业生态乡村建设工程中,郑州坚持城乡绿化一体化,建成林业生态乡镇40个、林业生态村590个,营造了高标准平原农田防护林网10.77万公顷,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农田林网建设景观。
在城市绿岛建设工程中,郑州通过规划建绿、拆迁增绿、沿河布绿等形式推进城市绿岛建设工程,城区绿地总面积达1.4万公顷,其中拥有公园绿地309处,公园绿地总面积3729公顷,满足了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的日常游憩需求。
在都市森林公园体系建设工程中,郑州规划到2015年全市建成100个森林公园,其中主题森林公园32个,专题森林公园和特色森林公园68个。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森林公园63处,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
在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中,郑州编制了《郑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建设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郑州石榴大枣种质资源保护小区等,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与建设体系。其中,黄河湿地已成为我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的中线通道。
郑州市正市长级领导干部王林贺认为,体制机制的创新,充分调动了各级党政主官的积极性,调动了全市人民的参与性,更把人、财、物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进而在充分尊重生态的前提下寻求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才能为获得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局面夯实良好基础。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