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基本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1)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38个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抓好小型抗旱水源建设、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面上除涝工程建设,合理布局井、渠、桥、涵,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实施沃土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形成田园化生产格局。(2)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推进以优质小麦为主的粮食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集中农业项目和资金,扶持71个粮食生产基地县;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治理,推进24个产粮大县实施规模开发,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搞好土地复垦和后备资源的开发。(3)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优质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步伐。突出发展奶业生产,积极发展猪禽生产,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推进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中原肉牛肉羊产业带、豫北蛋肉鸡和豫南水禽等优势区域开发。围绕龙头企业和优势区域建基地,着力培育40个畜牧业重点县。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程。2020年基本实现农户养殖小区化,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4)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稳定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加快发展果蔬、花卉苗木、茶叶、中药材、食用菌和桑蚕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