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日消息:一位韩国人河南来种豆
在中国6年耕耘已失败5次选中中原再次冲击梦想
为种植油莎豆,韩国人金完宣从黑龙江到胶东半岛,摸索了5年。今年3月,金完宣来到民权林场申集分场,在这里租下300亩地,再次试种油莎豆。
一个外国人,不远千里来中国种地,让当地的农民有些看不懂。到底是什么样的动机让这个韩国人如此执着呢?
一个老外在河南的努力耕作
6月26日上午,记者沿着一条很窄的柏油路,由民权县城向西行5公里来到了申集分场的路口。
金完宣的办公室及卧室,就在申集分场的大院子里。站在记者面前的金完宣,戴一顶高尔夫球帽,灰色T恤,蓝黑色的休闲裤,脚蹬休闲棕色皮鞋,肤色很黑,身材瘦小。一旁站着他的助手兼翻译——吉林延边人金城武,名字和一个电影明星一模一样。
金完宣用生硬的中国话向我们打招呼:“你好,请进。”据金城武介绍,金完宣已在中国待了6年,懂得一些基本的生活用语。他们正准备去承包的土地上看看,这是金完宣每天必做的事情。
出了场部大门向西行约一公里,转过一条干涸的小河道,就来到了金完宣承包的其中一块土地上。地里长着青青的苗草,金完宣说,这就是他种的油莎豆。金完宣蹲下去,用一把圈尺量了量油莎豆的高度:51厘米。这种生长速度太快了,他转向助手,明天把叶子剪去10厘米。
接着金完宣再次蹲下身子,双手用力拔了一棵青苗,根的底部有很多圆圆的白色的豆子,他摘下几粒,在太阳下仔细看了一会儿说,“长势不错,10天后再下场雨,丰收是没问题的。”
这片油莎豆有200亩,是今年5月份种下的,种植用了10天,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先是用圆盘耙耕作机,然后用钉凿般的机器把土地松平,这之后再用人工播上种子。
“开着大马力的拖拉机给土地松土时,人的思想就会产生变化。”金完宣说,前些年他有糖尿病,但在中国务农的6年里,尿糖低了很多,他说这是因为劳动减轻了病情。
5次失败没能拦住他的梦想
金完宣,58岁,韩国首尔人。他决定到中国种植油莎豆源于一次考察。
油莎豆是非洲一种野生植物,它的果实经加工后,不但能提取比花生油口味更纯正的食用油,做成的饮料还可有效地降低血糖。于是,由油莎豆加工的食品备受发达国家青睐。
金完宣了解到,油莎豆易种植好管理,产量高,每亩地平均产量750公斤,油莎豆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每公斤20美元。
2001年5月,金完宣在黑龙江北大荒租地5000亩,开始了他的种地生涯。当年的播种、青苗长势都很好,生长期120天到了,正要收获时,黑龙江过早地下了当年的头场雪,果子全被冻在地里,由于东北是黏土地,自动收割机不能剥离黏土,5000亩的油莎豆全被冻烂。
2002年开春,金完宣再次种了3000亩,并把日期提前了一个月,可没想到的是,2001年第一场雪比去年早来了一个月,果实又被冻在地里。
2003年,金完宣再次租地2000亩,这次没有被冻在地里,但自动收割机却无法剥离黏土,庄稼地的果实只收成了三分之一,到此时,金完宣翻翻口袋发现,他已经赔了600元万人民币。
2004、2005两年中,金完宣转战到青岛,但两年中种油莎豆再次失败,为此,他又损失了200万元。
今年,交足了学费的金完宣选择了四季分明的河南,到民权县林场考察时他发现,这里的土地、气候最适合种植油莎豆,但为了避免重蹈覆辙,金完宣只租了300亩的土地。每亩土地年租金300元。“这次是投资最少,但成功机会最大的一次。”金完宣说。
老金眼里的中韩农民差异
谈及过去的失败,金完宣认为是好多问题综合而成的。他称,在韩国,种植有专门的种植公司,也有负责收割的专业公司,同样,也有专业的公司来收购产品,而且,收购者是事前就与之签订了购销合同。而在中国,什么事都要他一人去做,一个公司承担了多个公司的业务,这种劳动程度可想而知。
金完宣说,他今年试种300亩,目前的情况看,只要在收获时不下雪,丰收不成问题。明年他将与林场签一份5000亩的合同,只要成功,之前所赔的800万元会挣过来的。
而谈起韩国农民与中国农民的差异,金完宣认真地说:“现在的韩国农民对土地有着浓厚兴趣,而这里的农民却不然,他们比韩国农民更能吃苦,但都更向往在县城里安家。”
据金完宣介绍,在韩国也曾经有过农民涌向城市的过程,那是因为农村的生活水平比较低。汉城奥运会后,韩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个台阶,之后,大批的农民又返回农村种地,种地比在城市里务工的收入要高,一公斤绿色草莓在韩国的价格合50元人民币。
今年要是收获,很多人会跟进
外国人来林场花钱种地,当地人感觉很稀奇。因为这里有很多人还把自己的地租给别人种。
对于老金在民权租地,当地政府也很意外,但更多的是一种自豪。民权县人大副主任王保合认为,金完宣是个务实的人,如果他种植真的成功,明年全县内的农民都会跟着种植。
这种推测在申集分场的赵传来那得到印证,老赵家有20多亩地,一年的收入在2万元左右。他表示,如果老金试种油莎豆成功了,明年自己也承包林场的地,种上几十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