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老人走单骑保护古树六百余 蹬坏两辆单车
来源: 河南商报 作者: 日期: 2006/1/23 10:09:14
浙江园林网1月23日消息: ■1997年,从邮政局退休后,贾朝海蹬上自行车,开始对当地不为人知的古树资源进行实地调研。
■8年后的2005年,他掌握了600多棵现存古树的翔实资料,经选择后,编成了《古树名木资源录》。
■如今,已67岁的他和老伴朱金莲仍坚持走在自费寻找古树、调查古树、宣传保护古树的道路上。
■谈到自己的心愿,他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古树,加入到保护古树的行列中来。”
11月10日,许昌市五郎庙村格外热闹,这天该村有个庙会,临近几个村子的百姓来了不少人。
“那不是老贾吗?”在人群中,村民老刘一眼就认出了骑自行车的贾朝海,“你咋也有时间来看庙会呢?不摆弄你的古树啦?”
“我就是为树来的,听说你们村有一棵,我特意来看看。在哪呢?赶快带我去看看啊。”自行车还没停稳,老贾就随着老刘,往村子里走。
在老刘的带领下和围观群众的簇拥下,老贾终于见到了那棵古土槐树。他伸开双臂量了量树干,说:“有100多年了,可不能毁了,它不但有观赏价值,还能提高咱们村的知名度呢!”
“咋能毁了呢?自从你上次在电视台做了节目后,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树是个稀罕东西了。”听了村民的回答,老贾满意地笑了。
为了弄清楚这棵古土槐树的准确树龄,老贾找到了该村一位99岁高龄的老人。老人说,他小的时候,这棵树就有电线杆那么粗了,听人说那时这棵树就有几十年了。
凭借长时间和古树打交道的经验,老贾断定这棵槐树至少有130年树龄。老贾认真记下了古树的位置、树龄及生长情况后,满载收获地回家了。
保护一株皂角第二天,没有古树线索的他,本应该好好“过个星期天”,可他还是蹬上了那辆破自行车,去了魏都区半截河乡赵湾村。
“那里有棵皂角树,前几年被雷击过一次,树皮被剥去大半,想着不能活了,没想到它不但没死,还在树干的顶端长出一颗枸树,也有碗口粗了,我得去看一看。”老贾说。
到了目的地,老贾不能够像昨天那样高兴了,因为赵湾村正在修路,而皂角树刚巧长在新路的中间。
看着自己心爱的老朋友,老贾心里犯愁了,和施工工人唠叨起来:“这树起码有150多岁了,你我加起来还没人家大呢,两抱多粗,这是树中树,很少见呀。”
“老贾,知道您老人家爱树,可您看这正施工呢!我们也没办法呀。我给领导说说情况,可门路还得你想。”工人说。
闷闷不乐的老贾在皂角树下徘徊了许久,终于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老贾跑遍了许昌市园林局等多家单位,直到园林局的周慧茹亲口答应“这棵树我们会考虑移到一个与它生长环境相似的广场上去”,老贾才算松了口气。
爱上一类树木
老贾已是不大不小的一个名人,至少在许昌市是如此。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有人如此问他:你是怎样爱上古树的呢?
老贾总是这样回答:“年轻时,在一次次旅游中,我发现名山古刹总是与古树名木相伴而生,一起闻名,所以就上了心。”
意识到这一点后,每次外出旅游,老贾便特意选择那些有古树的景点。每遇到古树,他都会先品评一番,然后与之合影留念。如今,这样的合影已有满满一箱子。
1997年,老贾退休后,百无聊赖之中,他就琢磨着要对当地的古树资源搞一番调查。这样做既锻炼身体,又可让自己的晚年过得有意义。
然而,当他满怀希望地到市县园林、绿化、档案馆等部门查找资料时,没想到,这些单位对古树的记载少得可怜。
“我就更觉得自己的调查有意义了!”老贾说。于是,他说干就干,按照新华字典上的定义,把古树的树龄标准定在100年以上。为便于一天内往返,他以许昌市为中心画一个圆,将调查范围限定在半径30公里内。
编成一本树志
8年来,痴爱古树的老贾每找到一棵古树,都要对它的树龄、种属、树干粗细、生长位置等作详细记录,如今他已经找到600多棵古树。
8年间,贾朝海经过汇总和筛选,找出资料比较详细的200多棵古树资料,以表格形式整理汇总,详列品种、年代、粗细、位置、树冠特点等信息,编成了《古树名木资源录》。
得知老贾8年古树缘之后,许昌市园林城创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专程拜访了他,并于去年为许昌市区的古树名木统一编号,建立档案,有效地保护了许昌市现存的古树名木。
“一个城市的历史除了要用古建筑体现以外,古树名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老贾的资料为我们建设园林许昌、文化许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许昌市园林局工作人员周慧茹这样评价老贾。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古树,加入到保护古树的行列中来。”老贾说,他在寻找古树之余,不但经常去看望这些“老伙计”,帮它们扯掉藤蔓,把一些易燃的杂物搬开,还经常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保护古树的建议。
贾朝海说:“古树既是一种旅游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信息载体,加强对古树的保护是我们每个市民的责任。”
编辑:木麻黄